部落客分享



秋田竿燈祭是日本重要的傳統文化之一,最早起源於盂蘭盆節、七夕等節日的相關儀式及祝典。不管是為了驅除炎熱夏日勞動時的疲勞,而舉辦振奮精神的祭典;或是為夏季容易引起疾病,而乞求消除病災的祭典,這些祭典的共通性就是祈願。
竿燈祭舉辦於每年8月3日~6日,與「青森睡魔祭」、「仙台七夕祭」並稱為東北三大祭典。相傳秋田竿燈祭原先是起源於農曆七夕及盂蘭盆節所舉辦的「眠り流し(ねぶりながし)」,指得在大約一年正中間的7月7日~15日之間所舉辦驅趕睡魔、祈求健康、豐收的祭典活動。

長度約5~12公尺的竿燈,重量為5~50公斤,竿燈被人們比作稻穗,最多有46盞燈籠,好比輕輕晃動的米草袋。而竿燈祭的表演者以米袋為原型所製成的燈籠,賣力地撐著掛在竹竿上製成的「竿燈」進行遊行。竿燈的單位詞為「若」,依大小分為「大若」、「中若」、「小若」、「幼若」。一支支垂掛高處的竿燈,一盞盞由職人們一筆一畫親手描繪出「町紋」的竿燈,就像閃爍在夜空中結實纍纍的稻穗,並向眾人宣告這是屬於日本豐收的節日。
炎熱的夏日夜晚,瓦藍瓦藍的天空沒有一絲雲彩,星星耀眼的閃爍著。在竹笛聲響起,竹笛聲為信號,230根竿燈整齊地舉起,為秋田竿燈祭拉開了帷幕,一瞬間的燈光,一瞬間的光彩。眾多的號子聲、鼓樂齊鳴聲、觀眾歡呼喝彩聲中,舉竿者冷靜地精力集中,於高達十二米的竿燈最上端的祭神驅邪幡。身穿黑色傳統服飾,頭上綁著白色頭巾,看起來都是強壯有力的男子,一個個單獨撐起諾大的竿燈,輪流使用身體的各個部位去支撐,手、額頭、肩膀、腰際,搭配祭典的旋律,超過50公斤的竹竿上掛滿閃亮的燈籠,感受風的來向,左右搖擺平衡姿勢,數百個串連起來的燈籠,猶如夜空中搖晃的金黃稻穗,從街道放眼望去,彷彿從天川清流而下的光芒照亮大地。


秋田街道不斷響起「DOKKOISHOO!DOKKOISHOO!(ドッコイショー ドッコイショー)」的吆喝聲,又大又重的竿燈在舉竿者的額頭、腰部,保持著平衡,讓周遭觀賞的民眾熱情呼喊著。而蹲在一旁準備替換的舉竿者呈預備姿勢,小心翼翼地好讓彼此替換休息,又稱之為「繼竹」,這時若接手成功便會有如雷聲般的拍掌叫好,現場氣氛便會引起一場歡聲鼓舞,卻也時時刻刻充滿緊張的氣氛。

在竿燈祭典中,除了多達230根竿燈擠滿會場通道上,燈籠火光搖曳彷彿一棵棵閃亮的巨型稻穗,呈現在眼前像是一幕世界奇景之外,遊客不僅能近距離攝影,還能見證舉竿者的絕妙神技,甚至可以親身體驗把玩竿燈的樂趣。
而秋田竿燈祭最受歡迎也最高潮的地方,便是舉竿者使用高超技巧的那一瞬間,竿燈不斷一根接著一根的「繼竹」,沉重得彷彿隨時都會攔腰折斷,卻又在舉竿者身體部位操作自如,十分精彩。竿燈祭也有別於一般形式的祭典活動,更能展現的是秋田的熱情與傳承祭典的那份感動。
.了解更多 >https://bit.ly/2XbSqat
.東北竿燈祭 >https://bit.ly/3hBjN59
.線上諮詢 >http://bit.ly/2DHYn4I
相關推薦

冰與雪の美學.札幌雪祭
札幌雪祭始於1950年代,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時期。幾位國高中生在當時的棄雪場,也就是如今的大通公園,合力製作6座雪像,舉辦打雪仗比賽和狂歡展覽。這些舉動引起民眾熱烈回響,便成為北海道札幌市民冬季的重要活動,也是聞名遐邇的特色祭典...

流傳千年の華麗祭典 ‧ 京都祇園祭
千年雕琢山鉾,夏季盛事祇園祭,流傳千年的傳統祭典...山鉾細緻的木製雕刻,壯大的真木屋頂,供奉著神靈寄身的「御神體」,無論內部及外觀都製作的非常精緻且富麗堂皇。每年吸引蜂湧的人潮前來共襄盛舉,整個城市都籠罩在祭典的熱潮之中...

祭典の藝術傳承.青森睡魔祭
日本三大祭典之一「青森睡魔祭」,共超過20座巨型燈籠作品參與遊行,場面聲勢浩大宛如嘉年華會。因結合東北津輕當地習俗,以紙、竹、燭火、製成的燈籠,又名為「火之祭典」。每年利用不同睡魔主題角色,也是青森睡魔祭精彩又別具魅力的地方...